2022-09-13 廣州接點
信息來源:綜合與政策法規處時間:2022-09-06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培育支持一批數字類、創新類、服務類平臺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改造、綠色化提升,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廣州市培育“四化”賦能平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反映。
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2022年8月31日
廣州市培育“四化”賦能平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快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構建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產業體系等重要論述精神,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開展財政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的通知》,聚焦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改造、綠色化提升(以下簡稱“四化”),遵循“平臺受益、企業受用”原則,支持一批“四化”平臺賦能產業、企業、園區高質量發展。
一、總體思路和目標
(一)思路與路徑。
1.一體化推進重點任務。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部署,聚焦建設數產融合的標桿城市,堅持以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路徑,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以工業互聯網為重要支撐,集中政府資源扶持一批“四化”平臺,依托平臺完善“5686”[i]工作推進體系,并結合穩增長、“鏈長制”、數字經濟、專精特新、資金扶持、招商引資、重點產業工作專班、基礎設施和村鎮工業集聚區成片連片改造等重點任務,“一盤棋”謀劃,“一體化”推進。
2.四個重點方向。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企業自身數字化水平,引導企業挖掘數據生產要素價值,融合“實物資產+數字資產”或推動“實物資產”向“數字資產”轉換,逐步建立以數據驅動為核心的生產運營管理新模式;網絡化協同:加快應用工業互聯網推動實現工業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鏈接,構建萬物泛在互聯、智能高效的網絡體系;智能化改造:推進機器代人、人機協同,打造智能場景、智能車間、智能工廠;綠色化提升:圍繞雙碳經濟,推進工業向能源消費低碳化、資源利用循環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產品供給綠色化等方向轉型。
3.開展一批“四化”賦能平臺試點,賦能產業、企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圍繞工業發展、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制造、數字經濟、信息與軟件服務、信息基礎設施、生產性服務、產業園區、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電力管理、民營經濟、中小企業、運行監測、投資合作等領域,結合年度重點任務,每年在重點領域選取培育若干試點平臺,以項目征集的方式,支持平臺建設以及提供“四化”技術改造、技術創新等各類服務,原則上按項目投入或服務價值給予一定補助和獎勵。市促進工業和信息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集中扶持重點平臺,不撒“胡椒面”。
(二)目標。到2025年底,建設約50個“四化”標桿試點示范項目(市級授牌),基于“四化”賦能平臺打造一批具有引領作用和較成熟應用模式的“四化”典型場景,建成一批行業特色鮮明、轉型成效顯著的“四化”示范園區,培育一批優秀的綜合型、專業型、特色型平臺和龍頭企業,形成若干具有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群。
二、培育三類“四化”賦能平臺
(一)數字類平臺。積極拓展“互聯網+”“智能+”,深度應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培育建設一批技術水平高、集成能力強、行業應用廣的數字類平臺,加快整合線上線下產業資源,加強對生產、流通、服務、消費等各環節數據的深度挖掘與分析,為供需主體、產業鏈供應鏈賦能,促進企業“集群式、全鏈條上平臺”,打造開放、共享、共生的產業生態。
(二)創新類平臺。打造梯次布局、高效協作的產業創新類平臺體系。在集成電路、超高清視頻、新材料等領域申報組建1-2家國家級和若干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推進企業技術中心、軟件示范平臺、5G創新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研究院)等產業創新平臺建設,加強“四化”關鍵核心共性技術攻關,推動成果轉化促進平臺、中試平臺等建設,暢通創新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三)服務類平臺。整合企業、社會組織、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等資源,構建多領域、多層次的“四化”賦能服務類平臺體系,為企業提供委托訂單集散、研發設計、產能共享、集中采購、集中運維、知識產權、人才培訓、技術標準、計量測試、檢驗檢測、節能診斷、清潔生產、綠色制造等可持續的線上線下優質公共服務。培育一批產業集群促進機構、產業鏈戰略咨詢支撐機構,服務促進產業鏈群“四化”提能升級。
三、重點任務
(一)聚焦產業,實施“四化”強鏈補鏈工程。
1.目標。到2025年,以“鏈長制”為平臺抓手,高位推動產業鏈“四化”升級,梯度培育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等8條萬億級產業鏈、13條千億級和一大批百億級新興產業集群,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的“鏈主”企業,打造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匯聚融合的粵港澳大灣區產業樞紐。
2.主要工作。
(1)依托21個產業鏈戰略咨詢支撐機構等平臺,以“鏈長制”為抓手,瞄準產業關鍵領域、薄弱環節和共性需求,高位推動產業鏈“四化”升級。引導支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應用“四化”解決方案實施轉型升級,對服務企業成效顯著的平臺,結合成功服務企業的數量、所應用解決方案的價值等給予一定支持。(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鏈長制”各產業鏈牽頭部門)
(2)搭建招商引資平臺。落實重大產業項目3+X招商服務工作機制,打造廣州國際投資年會以及重要展會等招商活動平臺。推動央企集團總部、二級三級總部或業務板塊總部到廣州落戶發展。探索發揮各類國企投資平臺功能作用,通過股權投資等方式吸引項目快速落地。(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國資委,各區政府)
(3)發揮產業促進機構的平臺作用,加快培育新興產業。穩步推進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混行試點,全力抓好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試點,加強汽車電子、自主創新品牌建設,打造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創新基地(電子集成系統產業綜合基地)。推動超高清制播設備、智能傳感器等核心元器件產業化。(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4)搭建產業鏈供需對接平臺,開展“廣聚群鏈·灣區啟航”——廣州市產業鏈供需對接深度行系列活動,推動一批項目集中簽約、開工建設。鼓勵21條重點產業鏈互相開放應用場景,借助社會力量建設并開放一批可復制推廣的重點產業鏈場景項目應用示范,促進供應鏈近地化配套,推動本土產業鏈安全。推動重點產業鏈與金融機構開展“鏈金合作”,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市“鏈長制”各產業鏈牽頭部門)
(二)聚焦企業,實施“四化”培優育強工程。
1.目標。到2025年,扶持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品牌影響力和發展潛力的優質企業,累計培育3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5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打造不少于200家“四化”賦能標桿企業,形成一批技術先進、成效顯著、可復制推廣的典型場景案例。
2.主要工作。
(1)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服務平臺”上推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自測程序,發動企業積極自測,將自測合格的企業作為重點培育和輔導對象,聯合各區開展精準對接和申報輔導。建立國家、省、市三級“專精特新”、制造業單項冠軍梯度培育企業庫等平臺,實施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行動。(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各區政府)
(2)建立中小企業“四化”平臺服務體系。開展“四化”咨詢診斷,為企業提供咨詢、解決方案。分領域遴選建立服務商資源池,分類別制定“四化”產品目錄,鼓勵工業企業運用目錄內產品推進“四化”轉型升級。依托相關專業機構,打造線上線下的廣州市中小企業“四化”賦能體驗中心,匯聚各類解決方案提供商和產品展示。(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
(3)發揮行業龍頭骨干企業平臺作用,開展“四化”集成應用創新。支持建設一批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和省級智能制造生態合作伙伴,加快形成“一行業一標桿”。建立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上市后備企業信息庫,加大對上市企業費用獎補。力爭到2025年,工信領域新增上市(含過會)企業45家以上,新增報廣東證監局輔導企業80家。(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各區政府)
(三)聚焦載體,開展“四化”園區革新工程。
1.目標。到2025年,推動“四化”賦能平臺與產業園區深度融合,力爭建成10個地標性和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制造業“四化”示范園區,建設3家省級以上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
2.主要工作。
(1)革新產業載體平臺。開展村鎮工業集聚區成片連片改造試點,以較大村鎮工業區為核心集聚周邊零星片區,推進區域連片整體升級改造,導入優質產業資源,打造特色標桿園區。結合產業園區區位優勢、產業特色,推動“四化”賦能平臺在先進制造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集聚區落地應用,打造一批“四化”示范園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各區政府)
(2)建設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爭取各類龍頭骨干企業、重點公共平臺、新型基礎設施、應用場景試點示范等在廣州試驗區范圍內率先落地,探索組建廣州試驗區高端專家咨詢委員會。建設創新平臺,推動政產學研金用協同創新,突破產業關鍵共性技術。(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相關區政府)
(3)打造綠色制造平臺。推動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優化園區產業空間布局,促進產業循環鏈接,推動節能降碳,推進資源高效綜合利用,加強污染集中治理。籌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園,培育一批再制造領軍企業。(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
(四)聚焦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四化”固本強基工程。
1.目標。到2025年,累計建成5G基站超10萬座,建成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20個以上。推動工業軟件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形成2-3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軟件知名品牌,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規模超萬億元。(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
2.主要工作。
(1)夯實數字底座。推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廣州)擴容增效,統籌推進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和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廣東分中心建設,開展工業大數據分級分類應用試點,支持在重點行業建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大力發展信息安全產業,打造國家級密碼應用和創新示范基地。(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2)推動電力基礎設施智能化。支持構建“一快一慢”充電設施體系,推動現有公共充電站點轉型升級,鼓勵超級大功率直流快充設施按加油站模式布點建設,在居住社區和地下停車場全面推進布局智能有序慢充系統。大力發展儲能產業,加快開發儲能電池技術和市場,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各區政府)
(3)推進產業基礎再造。深入推動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新產品“首應用”,提升關鍵裝備、關鍵技術、關鍵產品自主配套能力。按相關規定對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的銷售推廣予以一定比例資金支持。同時鼓勵和引導企業采購應用新產品,對企業購買上述新產品的,給予一定補貼。(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各區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搭建產業智庫、行業聯盟和協會等平臺機構。支持龍頭企業發起組建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對成立全國性行業協會、產業智庫的可按照規定給予一次性獎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促進行業協會發展。對各產業鏈企業和行業協會牽頭舉辦的各類產業活動,符合條件的,可按照規定給予一定比例的補助。實施“四化”技能人才培訓工程,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制造業數字化人才公共實訓基地,搭建“四化”人才智庫,推動產教融合,開展產業人才專場招聘。(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工商聯)
(二)搭建高端交流合作平臺。舉辦好世界超高清視頻(4K/8K)產業發展大會、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中國工業文化發展大會等主場活動,打造高層次招商引資推介平臺。組織企業“走出去”參加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等知名展會,推動本地優勢產品和服務向其他國家和地區拓展,提升廣州企業的品牌知名度。(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各區政府)
(三)搭建平臺化服務體系。以“服務企業提升年”行動為抓手,成立專責服務組,深入300家重點工信企業生產一線“摸實情、問需求、解難題”,動態掌握企業生產經營、項目建設情況,及時收集和解決企業困難訴求。依托“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受理企業咨詢和訴求,平臺化、系統化、批量化協調解決產業鏈發展共性問題和個性化困難訴求。落實市領導與企業家懇談會制度,實施中小(民營)企業人才培育計劃。鼓勵“跑上去、走出去、沉下去”,力爭國家和省的支持,帶領企業走出去開拓市場、尋求合作,下沉到企業全力紓困解難。(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市“鏈長制”各產業鏈牽頭部門,各區政府)
本方案相關補助和獎勵應按照規定程序納入各有關部門管理的資金實施細則、管理辦法、申報指南等文件中執行。本方案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解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注釋:[1] 5686工作體系:全面升級打造“五大支柱”(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綠色石化和新材料、生物醫藥與健康、現代高端裝備),開展“六大行動”(智車、強芯、亮屏、融網、健藥、尚品行動),實施深度融合“八大提質工程”(數字經濟、產業鏈群、技術創新、主體壯大、灣區協同、三品戰略、綠色低碳、營商環境等八大提質工程),建設“兩城兩都兩高地”(智車之城、軟件名城、顯示之都、定制之都、新材高地、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高地)。